潘光旦(1899-1967):宣传不是教育
寒假期内(民国二十九年),西南联合大学的同学到四乡去做了些兵役的宣传,又举行过不止一次的兵役宣传讨论会,在讨论会的布告上用大字写着:“宣传也是一种教育”,意思是深怕人家瞧不起宣传,因而不高兴参加关于宣传的讨论会,或是不热心担当宣传的工作。
寒假期内(民国二十九年),西南联合大学的同学到四乡去做了些兵役的宣传,又举行过不止一次的兵役宣传讨论会,在讨论会的布告上用大字写着:“宣传也是一种教育”,意思是深怕人家瞧不起宣传,因而不高兴参加关于宣传的讨论会,或是不热心担当宣传的工作。
顾涛先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礼治三千年:制作与因革中的法理》,甫一到手,随即阅读,读来充满感叹和钦佩。我想起李叔同的歌曲“上下五千年,一脉延,文明莫与肩”,这“文明莫与肩”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华有着绵延三千年的“礼”。“礼”在庙堂是各种庄严的仪式,在乡里是淳厚
这本书的序言很长,读了几页后,特意查了一下作序者潘光旦先生的背景,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,优生学家,民族学家,更是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(另外三位是叶企孙、陈寅恪、梅贻琦)。潘光旦先生的父亲曾任清翰林院编修,其三个女儿均为北大教授,其中两位为社会学系教